水平衡与国土空间协调发展关键技术及应用
一、背景
水是国土空间的基本底色,水安全状况决定国土空间安全状况。我国水资源短缺且与土地等资源要素极不匹配。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支撑约束作用,以水四定,科学推进国土空间保护和利用。开展水平衡与国土空间协调发展综合战略研究,可为全域系统推进国土空间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引和路径,对于提升我国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利用和水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
二、创新性成果
(1)提出了水平衡基本概念和科学内涵,构建了多维水平衡方程,建立了水平衡状态评判准则,提出了水循环系统支撑能力阈值提升和承载压力合理控减并举的健康水平衡实现路径,揭示了我国不同流域和区域的水平衡历史演变规律,并预估了未来发展态势。
(2)厘清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的水平衡问题与对策,根据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以水定绿”与“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结合,形成了国土空间规划和保护利用实践中科学有效落实量水发展原则,陆海统筹、分区分类提升水土资源适配性的可行对策集合,完善了量水发展原则与策略。
(3)构建了以“厘清约束条件、制定控制目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时空配置;科学严格保护、系统综合整治;集聚协调开发、高效集约利用”为主体的水平衡与国土空间协调发展综合战略,并提出了系列建议,为全域系统推进国土空间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引和路径。
三、取得成效或者成果转化应用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科普论文1篇,开展科普讲座3次,授权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5项;“如何优化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状态”作为水利行业成果首次入选2020年中国科协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变化环境下区域水平衡理论与实现路径”入选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2》土水建工程领域十大研究前沿问题。“水平衡与国土空间协调发展综合战略”成果获得2022年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
两次向自然资源部部长专题汇报,提交咨询报告;“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优化国土空间发展,实现健康的黄河流域水沙平衡”等5份专家建议,获自然资源部部长肯定批示。提交“关于尽快修订国家《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的建议”“气候变化引发的‘中华水塔’系列失衡风险危胁国家水安全”获中央领导肯定批示。
成果有效支撑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长三角一体化水安全保障规划》等规划编制及流域和地方的林草植被保护、地下水超采治理、河湖生态复苏等工作。
区域水平衡示意图
“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